2025年寒假和好友一同回乡,1月20日一早先从合肥飞到广州,当晚再坐动车回湛江。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

存包折腾了很久,存好时已是中午,便去林和中路的“点都德”吃早茶(虽是午饭,但仍姑且称之为“早茶”)。饭店里有一些老者独自用餐,他们往往衣着整洁,边喝茶边在菜单上慢慢找寻打勾,上菜后再慢慢品味,颇为优雅。

饭后先去了1912年8月25日冯如坠机处,再依次拜谒十九路军淞沪抗日阵亡将士陵园(含蔡廷锴墓、蒋光鼐墓)、黄花岗公园(含冯如墓、越南志士范鸿泰墓)、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含叶剑英墓),途径张民达墓、兴中会坟场、执信中学、邓荫南墓园、国民革命军北伐誓师大会遗址。蔡廷锴、蒋光鼐及十九路军大部分将士都是广东人,因此陵园建于广州,而陵园所在的沙河街道,即沙河粉(简称“河粉”)的发源地。三个陵园都相距不远,可料多年以前这里还是荒郊野岭,但如今已是广州 CBD 之侧。

1921年12月,孙中山应邹鲁的请求写下了如下这篇《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我一直以为这是一篇碑文,在黄花岗公园中找了很久都没找到。

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扰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上一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记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矣。
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余。时余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靰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余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之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余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余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

黄花岗原名三望岗,俗称红花岗。1911年4月广州起义失败后,同盟会会员潘达微不顾清朝当局禁令,冒死收殓烈士遗骸72具安葬于此地。潘达微认为“红花”不及“黄花”一词雄浑优美,将红花岗改为黄花岗,以秋日黄花喻烈士不屈的品格,黄花岗自此扬名。1912年在此地修建烈士墓园,孙中山先生为墓园手书“浩气长存”四字。

在广州起义烈士陵园里,见到一位父亲在给他的孩子一字一句念碑文。陵园一角,还有“刑场上的婚礼”雕像,以纪念1928年2月6日在此牺牲的周文雍、陈铁军烈士(广州起义后重建广州地下市委机关时被捕);但至于“刑场上的婚礼”是否发生过,仍存疑

1928年6月,共产国际将中共代表秘密运送到莫斯科郊外举行了中共六大。共产国际将广州起义的失败归咎于当时“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中共领导人瞿秋白犯了左倾盲动的错误,瞿秋白被留在莫斯科担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改由工人阶级出身的向忠发(后叛变)领导中共。

张民达(1885-1925),广东梅县人。早年参加同盟会,后任粤军第二师师长。1925年2月率部参加第一次东征,4月在潮州湘子桥(即广济桥)附近覆舟遇难,1926年遗骨运回广州安葬。同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追赠其为陆军上将。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授予革命烈士称号。

当晚在“兰芳园”吃糖水甜品作为晚饭。由于低估了广州的交通拥堵程度,致使两次改签车票,也算一次教训。

年后准备回合肥,买了2月5日晚上从深圳飞合肥的机票。2月4日早从广州南站乘高铁到虎门站,当晚从东莞站到深圳站。这也是我第一次来深圳。

在虎门先去了逆水流龟村堡,一座始建于明代、状如乌龟的防御型古建筑。村堡呈正方形布局,四周环以青砖寨墙及18米宽护城河。正门设有吊桥(现为水泥桥)与外界相连(象征龟尾),四角碉楼象征龟足,北侧二层楼阁为龟首,内部72间青砖房屋对应龟甲。随后去鸦片战争博物馆,馆内林则徐等人被披上了红围巾,馆外则是林则徐销烟池遗址。但“鸦片战争博物馆”这名字并不妥当,因为里面只讲了虎门销烟及之前的历史,几乎没提鸦片战争。

1987年6月12日至26日,在维也纳召开了“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部长级会议。大会结束时,与会代表一致建议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被联合国采纳。虎门销烟的时间是1839年6月3日-25日,因其结束日期与国际禁毒日相邻,在中国,人们常将其与国际禁毒日联系到一起,但两者并无因果关系。

中午在“喜点茶楼”一个人吃早茶,由于低估了分量,剩下接近一半的东西作晚餐。后到珠江入海口狮子洋之畔,往南是伶仃洋,抬头则是虎门大桥。虎门大桥及其连接线工程全长15.6公里(主桥全长4.6公里),于1997年6月9日建成通车,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特大型悬索桥,也是珠江口首座跨江大桥。在大桥下很难不觉自己的渺小,而在桥上匆匆驶过时,又往往会低估自己所处的高度。小时乘车经过虎门大桥时,总能看到桥下的炮台遗迹,多年后终能来到这里。先参观了威远、镇远等炮台,再返回参观海战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才是讲鸦片战争的。此外发现了一个小彩蛋:硝烟池遗址的《林则徐虎门销烟记》碑和虎门炮台的《虎门炮台记》碑都是广东省文物管理委员会于1997年7月1日所立,其中《虎门炮台记》最后几句是:“炮台深染忠魂血,浩然正气永不灭。百年国耻今已雪,泉下英灵应慰悦。”读来不禁眼角一热。而后去蒋光鼐故居。在打车时感觉会被司机问蒋光鼐是谁及“鼐”字怎么读,果不其然。

2月4日正值复工前的年初七,深圳站里人潮汹涌。春节时看了电影《甜蜜蜜》,开头和结尾正是黎小军(黎明饰)和李翘(张曼玉饰)下火车的场景,且他们都是从深圳进入香港,我便不由地将眼前的景象和电影联系起来。谁知道在这匆匆的脚步、交织的目光之间,又带来了多少离别、孕育着多少相遇呢?

从地铁科学馆站出来,看到第一座建筑物是华联大厦,楼名题字者荣毅仁,这也是深南中路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俗称“大钟楼”。晚上在酒店附件的“世家堂凉茶甜品”吃了点夜宵。

第二天先去了在近代史上意义特殊的中英街,后面深圳大学的 OHJ 带我参观了深大的沧海、粤海校区,接着去腾讯楼下的“费大厨”吃午饭。饭后原计划去深圳博物馆,但因博物馆在春节期间都开放,因而初八闭馆,遂去看了深南中路和红岭中路交叉处的巨幅邓小平画像,又拖着行李箱上莲花山瞻仰山顶的邓小平铜像,并一览福田 CBD 之景。家里的第一本邮册是为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2004年)而出版的《春天的故事——邓小平在广东》,里面着重讲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各地特别是经济特区的发展成就,因而我很小就熟悉这些与改革开放有关的标志性地点了。

参观莲花山公园的时间比预计要长,若不是在深圳机场百米冲刺,可能就要错过回合肥的飞机了。

2025.8.6
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