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杂记
本文用来记录大学以来在家乡湛江(主要是市区和雷州)的零散见闻。
2022年高考结束后的暑假开始学车,但由于疫情等缘故,一直拖到了2024年寒假才拿到驾照,幸好每科都是一遍过。2023年暑假时,在在廉江考科目二,因教练没空接回去,就让我自己在公路边向回市区的大巴招手坐车,我将信将疑,因为多年未坐大巴,原以为这种随便在路边停车的现象早已销声匿迹,结果居然上了车,一路上看到不断有乘客在中途下车,倍感新奇,但由于一班车没几个乘客,可能这也是一种拉客的形式吧。
2024年8月16日去霞山找高中同学玩,特意去看了湛江市中英文学校和湛江市港城实验学校这两所久闻大名的学校(两校仅一街之隔,老板是同一人),后走到渔港公园,沿着海岸一直往前走,途径观海长廊到海滨公园。15年前和父母从雷州来湛江时到过观海长廊和海滨公园,对观海长廊的记忆,除了那艘破船(以前所谓的“海上城市”),就是一个大姨在沙滩上摸贝壳螃蟹,当时觉得很神奇,后来她送我一个花甲,我不停把玩,回家后不小心摔碎了。至于海滨公园,则全无印象,只是后来在作业本封面上看到公园门口地上的巨幅世界地图,也听说里面有个巨大的摩天轮。这次来霞山,正好弥补了不少记忆的空缺。观海长廊的破船依旧、涛声依旧,也有人在摸贝壳,但沙滩非常脏,几乎成了黑色,风景和繁华程度远不及赤坎的金沙湾。海滨公园的游乐园早已荒废,摩天轮不知所踪,门口的世界地图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在观海长廊还见到了生物试卷上经常出现的红树林。后面顺道去看了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天主教堂,从霞山分站(一些公交车的终点站,小时候常在车上见到)坐1路公交车回家。我在湛江市区最早坐过的公交车是1路和25路,在湛江新家装修时曾坐1路去屋山家私城买家具,25路则经过家门口。刚来湛江那时家门口的南方路在大修,坐25路如坐船般颠簸。
1月23日和同学去开发区打乒乓球,回来途中特意绕道去看了看中澳友谊花园。
8月22日回雷州喝喜酒,中午一趟(在村里),下午一趟(在城里),那天可能是个好日子,一路见到不少结婚的。我此前还没喝过喜酒,赶上这天,正好把城里和村里的婚礼都体验一番。不过到村里直接开吃,没有仪式,只有新郎新娘一桌桌敬酒。城里的则很有排面,所幸各种仪式并未持续多久,不然观者都感到尴尬。两顿婚酒的菜单几乎相同,无非是鱼、虾、蟹、沙虫、鸡、烧猪、青菜、点心和水果,可惜没有广东酒店必备的咕噜肉。值得一提的是在村里吃完后,经过了一些父母口中常提起但一直不知名字的写法以及具体地点的村子,看到了附城镇的万亩虾塘(几十年前姑妈大伯他们集体劳动时也参加过虾塘的挖掘),虾塘就在海边,和海隔了一片红树林,本来想去看看雷州的海,但车在乡道上开了很久也没能看到,遂作罢。回到城外市场附近时看到了马蹄井,它可能是雷州仍可饮用的最老的一口井。相传伏波将军马援受汉朝光武帝派遣讨伐交趾郡的叛军,来到雷州后,人马极渴,马蹄不断刨地,所刨之处渐有水迹,遂成马蹄井。伏波祠也在不远处,不过还没去过。
2025年8月24日回雷州看望外婆,途径雷州市烈士陵园,后到雷州二中附件。中午和cx在国际广场的“一茶一点”吃饭,饭后依次走到雷州四中、我的母校雷州市第一幼儿园、雷州八小、湛江市实验中学、雷州十一小(我还住在雷州时叫官民小学)、雷州五中,后在国际广场观看《南京照相馆》,当晚就回赤坎了。